过冬、过剩、洗牌成为当下LED行业的关键词。LED行业2012年没有如预期那样,迎来彻底的回暖,仍在探底的艰难跋涉中。“三角债”困扰着不少LED企业。2013年行业会否加速“洗牌”,并在整合中“柳暗花明”?
“过去六个月,‘三角债’现象很严重。”英特美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感叹着说。这家国内LED行业主要的荧光粉供应商之一,也为“三角债”而感到头痛。
在2012年12月14日举行的“第二届G20-LED峰会”上,刘晓大吐苦水:“最近的情况令人担忧。可能是供应的厂家多,以前不付钱不给货,现在拿了货不给钱,接下去又找另一家。”
“而且,账期长。账期一般60天,实际180天,甚至200天。”刘晓说,“更严重的问题是,人民币没了,拿给我的都是承兑汇票。”
这就像击鼓传花,客户欠应用产品企业的钱,应用产品企业又欠封装厂的钱,封装厂只能欠上游材料供应商的钱。“三角债”由此产生。
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的分析报告,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以LED为主营业务的21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高达55.19亿元,应付账款余额达到34.83亿元。其中,应收账款总额占前三季度上述公司营收总额的89.13%。
应收账款激增的背后,是LED产业各环节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为了避免被“三角债”拖累,发起G20-LED峰会的20个LED企业已计划建立一个通讯互动平台,企业之间相互通气,将欠钱企业列入黑名单,以控制风险。
据高工LED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介绍,2012年LED行业的总产值从2011年的1540亿元增加到2059亿元,封装的价格下跌了四成,芯片的价格下降了三成。
张小飞说,2012年LED上游生产外延晶片的MOCVD机保有量从803台增加到917台,“一年增加了114台,这在重大设备投入里面是最快的。”据了解,国内MOCVD机的产能利用率只有约65%。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良海认为,上游芯片企业已由技术竞争向成本竞争转移,LED芯片正走入微利甚至无利时代。
在封装领域,国内仅封装类就有1700多家企业,占全球的80%。2012年,国星光电、鸿利光电、万润科技、雷曼光电等多家封装上市公司,因封装价格下跌而出现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下滑。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LED封装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市场竞争压力加剧。一批技术、市场能力偏弱的中小封装厂将会被淘汰。
加速洗牌的另一个背景是,目前中国LED行业仍是一个政府主导的市场,民用市场有待激活,商用市场开始起步,大量的需求依托于政府的工程订单和政策支持。而大企业凭借技术、资源优势,将拿到更多政府订单,缺少技术、品牌的中小企业得到政府订单相对较难。在这种情况下,LED行业会形成“强者恒强”、两极分化的格局。
艰难时世,为LED行业的并购重组带来了机遇。中上游企业之间的重组,以及上游企业加快向下游渗透,成为这轮重组的热点。
2012年,中国大陆最大的LED芯片企业三安光电参股了台湾的璨圆光电,拉开了芯片企业重组的序幕。张小飞预计,中国LED外延芯片企业到2013年将剩下不足30家。
在“第二届G20-LED峰会”的论坛上,瑞丰光电的董事长龚伟斌、联创光电的负责人蒋国忠均表示,对并购年产值1亿~2亿元左右的封装、应用企业感兴趣。
“上游芯片企业需要从产业链扩张寻求利润支撑”,王良海预测,芯片加上应用的模式将成为趋势。他透露,同方有可能从芯片向封装、应用扩张。
“下游厂商太多,就像10多年前的VCD,市场整合是必然的。”惠州元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及常务副总经理施毓灿认为,“整个中国LED行业正在等待市场起飞。”
当然,下游知名企业也会借机涉足LED行业,或者弥补自己的短板。彩电企业康佳已参股瑞丰光电。以真明丽照明为代表的LED垂直整合企业,在海外渠道和品牌建设上有所欠缺,也在寻找相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