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鑫华视觉 手机微信QQ:13450001061 / 18038383457

视觉技术

欢迎您,机器人伙伴

文章来源:石鑫华视觉网时间:2022-07-15 11:10:55 点击:209

欢迎您,机器人伙伴

image.png

    2011年2月,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全美闻名的电视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中,以压倒性优势战胜该节目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两位人类冠军。

    沃森可谓“身世显赫”。其前辈“深蓝”曾于1997年击败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开创了计算机击败人类的先河。沃森自身则是IBM团队20多名研究人员历时4年的结晶,它由10台IBM服务器组成,体积为10个冰箱大小。沃森获胜后专家曾预计,未来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人机合作关系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自那时以来沃森变得更加聪明,目前其体积也只有手提箱般大小,运算速度则提高了3倍以上。

    据《经济学人》杂志近日报道,目前造型更为流畅雅致、算速更为快捷的“沃森”正在被投入商业化应用——为临床诊治癌症提供建议,很多人担忧这体现了机器取代人工的一种趋势。《经济学人》的文章指出,尽管机器人的功能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但这未必对技术工人是个坏消息。

技术创新不等同于降低人工劳力作用

    201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布伦乔尔森和安德鲁·麦卡菲,在其所著的电子书《与机器人赛跑》中指出,人工将无法适应正在日益加快的技术创新步伐。而早在2009年,软件企业家马丁·福特在《隧道中的光》一书中,对未来前景做出了更为暗淡的描绘。他指出,目前大约40%的美国工人从事护士、记账员等传统职业。技术创新将很快导致企业削减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如目前的300多万个出纳岗位将会受到自动收银机带来的威胁;与此同时,技术创新能为那些被替代的工人创造很少的新就业机会。

    但大量研究指出,技术创新最终未必导致人工劳力作用的降低。麻省理工学院的戴维·奥特最近发表论文指出,经济学家惯于使用标准“生产函数”来描述生产过程,现在需要对其内涵进行重新审视。这些生产函数将同一处方中的劳动力和资本当作相互割裂的元素加以对待——将“一大汤匙”的熟练人工和“一服剂量”的资本混合起来生产“一份”GDP。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区别并非那么泾渭分明。

    奥特把生产过程模型化为一系列任务。企业需要应对的挑战是:根据资本、各种不同技能劳动力等要素的自身竞争优势,进行合理配置。在不同时期,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都会发生变化,工作任务的分配也应随之改变。如某种技术创新可能会取代人类现有工作岗位,但也将使他们在其他方面更加富有成效。

    奥特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个新模式将会诞生。机器人将接管一些常规工作任务(如重复的数字运算或汽车部件焊接等),这些工作被编程后,为机器提供详尽而具体的工作指令。与此同时,那些被机器取代的人将被重新分配工作,从事一些更需要灵活处置或人类主观判断的工作。例如,在航空公司登记手续办理柜台,计算机正在取代公司职员处置打印登机卡等普通工作,从而使人更易于应对一些意外事件(如航班取消或者航线变更等)。

    在其他工业领域,机器成为人工劳力的替代者或者必要补充。沃森最初的工作只是向医生提供若干种方案并附以每种方案的可信度,以帮助医生决定癌症治疗方案,但它最终可能会取代医生的某些诊断工作。此外,机器的使用可能会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近期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与完全由人工完成的微创外科手术相比,虽然机器人助理外科手术未必肯定能带来更好的手术效果,但医生通过这种方式将更为容易地知悉和熟练掌握机器人助理技术。因而,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将能使某些外科手术更加便宜、更为广泛地得到应用。

技术创新将导致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已经相当大地惠及于各种技能的工人。哈佛大学的劳伦斯·卡茨和波士顿大学的罗伯特·马戈认为,从19世纪至20世纪,全球劳动力市场的趋向显示出令人吃惊的一致性。例如,最近几十年来,计算机化和自动化已经取代了“中等技能”工人,但与此同时具有高等和低等技能的就业人数却在增加。他们认为,这种“空洞化”并非新现象,工业革命初期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工业化纺织生产的发展,造成中等技能技工(如曾受过训练的纺织工等)失业,但那些技能较低的工厂工人和白领管理人员的命运则稳步改善。机械化对各种常规工作贪得无厌的“蚕食胃口”并没有产生大量失业,而情况恰恰相反。

    人们可能更为担忧的是,现在新技术已经把目光瞄准于那些非常规工作和普通工作。但奥特指出,一个需要技术的岗位能够被实现自动化,并不意味着这将会真正发生。例如在日本和印度,生产尼桑轿车的工人数量相差很大,这是因为日本的劳动力很昂贵,而印度则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不同种类工人的相对成本不同,企业在选择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时,会十分重视这种因素。

跨国公司的应对之策

    麻省理工学院的达龙·阿西莫格鲁、巴塞罗那国际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基诺·甘西亚,以及苏黎世大学的法布里奇奥·斯利伯蒂等人认为,在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所采取的激励措施也将会发生变化。富裕国家的跨国公司通常采用的做法是:雇佣本国技术人才从事技术研发,而利用海外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例如苹果公司就是雇佣美国工程师设计其产品,并利用海外廉价工人进行生产。

    目前,新兴市场国家的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将非技术型工作转移到海外这一策略的吸引力也将随之不断减少。上述作者认为,这意味着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会发生巨大变化。跨国公司可能会发现,投资于技术领域以带动本国技能较低的工人提高生产率,从而促使其工资增加,这种策略将更具有吸引力。

    也许有一天,聪明的机器人会改变这一切。但只要人类依然保持认识方面的优势,企业就会一直好好利用那些不辞劳苦的工人。

    《科技日报》2013-05-03(二版)(中国科技网)

首页
84162741QQ
联系